当前位置:资讯 > >正文
世界新资讯:高考“满屏高分”是“炒状元”的新变种
2023-06-28 09:10:54    今日科学

X 关闭


【资料图】

王红峰

又到高考“放榜”时,各种查分短视频再度刷屏。冲上热搜的可谓个个高分,700多分考生家长半夜接到清华电话,男生高考681分满脸淡定父亲激动抹泪,估分700结果真考700……有人不禁感慨,这网上“遍地都是学霸”呀。(6月26日 《北京日报》)

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年年要求不炒作“高考状元”,但“高分考生”仍成为一年揭榜时最受瞩目的“明星”,是媒体、培训机构、学校和社会争相追捧的“香饽饽”。

其实,对“高分考生”的追捧,背后是对应试教育的迷信和强化,对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、人才观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。对“高分考生”的追捧,还会让师资、优生源、经费等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占有优势的学校、地方和机构集中,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。

“高考状元”也是捧杀优秀学生的利器。“捧杀”典故出自《风俗通》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释义为:过分地夸奖或吹捧,使被吹捧者骄傲自满、停滞退步甚至导致堕落、失败。理科状元杨仁荣就是被捧杀的典型例子。被捧杀的理科状元杨仁荣,当他认识到自己不是天才时非常痛苦,以致失联9年不回家乡、不见父母,这也是过度热炒“高考状元”惹的“祸”。

状元制造≠成功教育。 孩子成为“高分考生”,只能说孩子在高考时发挥出了超常水平,分数不错并不代表今后就一定能够成才。正如同跑马拉松,你在前100米、前200米的时候可能跑得非常领先,但是并不能够说明你20000米以后还能够领先。高考只是人生第一步,以后的路还很长。

一次的成功,不等于一生的成功,一次“高考状元”,不等于一生都是状元。“高分考生”要理性认识自己只是在一次考试中发挥出色,进了高校的大门后,自己又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,面临的是全新的竞争平台和标准评判,最需要的是冷静的头脑和宁静的书桌,切忌“自我膨胀”。

教育事业的目标,是培育出有健全人格、优秀素养的新一代,而不是专门“掐尖”,只有破除对“高考状元” “高分考生”的盲目追捧,这一目标才能最终实现。不追捧“高考状元” “高分考生”也是树立正确人才观的根本要求。期待各地严禁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炒作“高考状元”“高考喜报”“高考升学率”“高分考生”等;严禁各地政府、学校、培训机构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;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学不得给年级、班级、教师下达升学指标,不得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。一旦发现炒作“高考状元”“高考喜报”“高考升学率”“高分考生”等更要严肃处理。

版权声明: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,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,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,请与我们接洽。

X 关闭

往期话题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时代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  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