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资讯 > >正文
两场河南大酒改变了李白人生:将进酒在哪儿喝的?| 豫记
2023-07-28 23:29:17    腾讯网

X 关闭

本文由 @豫记 原创发布于正观新闻正观号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

(资料图)

有华人的地方,就有李白的诗歌,就流传着李白传奇的故事。中原大地同样遍布着李白的足迹,甚至,中原是他生命和精神的第二故乡!

为什么这么说,因为在河南的两场大酒改变了李白的人生,一场是流传千古的“将进酒”,一场是“梁园醉酒歌”后娶到了一个漂亮河南媳妇。这两场大酒,将官场失意的落魄文人李白,直接推向了诗仙的神坛。

但这两场酒到底在哪儿喝的,千百年来众说纷纭。电影“长安三万里”热映后,坊间又开始出现各自版本的路线图。关于“将进酒”发源地的说法有两种,一是郑州登封,二是平顶山宝丰。关于“梁园”的说法也有两种,分别是商丘梁园说和开封禹王台说。

写过长篇历史小说《诗仙李白》的作家程韬光,试图还原过这两场大酒的真实场景,他是怎么说的?

程韬光 | 撰文

01/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冬日的黄河像打谷场,丰盈而雄美。黄河之水从天边涌来,又涌向远方。

郑州境内的三皇山下,黄河至此,摆脱了山岭的束缚,一改浊浪滔天的气势,呈现出宽阔平缓、黄波金浪的风采。

唐天宝九年(公元750年)秋天的一个月夜,河岸上一处简陋的酒肆里,在灯火的映照下,酒至半酣的李白踉跄起身,手持酒杯,边舞边吟: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!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……”

陪坐一侧的友人岑勋、道士元丹丘手拿竹箸,凝色击节。月下的李白已是兀自忘形,衣袂飘飘: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……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”

当李白吟完此诗,酒肆瞬间静寂!月光流波,涛声如梦!

我轻吟着这首“太白此歌,最为豪放,才气干古无双”的诗,想象着李白吟诵此诗的样子,来到三皇山。三皇山位于荥阳市东北30公里的广武山上,面积约10平方公里。

这里北濒黄河,南邻嵩岳,山清水秀,环境优美。相传,远古时期,伏羲、神农、轩辕等人类始祖在这里生息劳作,肇始文明,而成为中华民族祖先伏羲(天皇)、神农(地皇)、轩辕(人皇)的圣地。后人在这里修建三皇庙,将“天、地、人”三皇供奉于此。

在李白《闻丹丘子营石门幽居》的诗作中,有“畴昔在嵩阳,同衾卧羲皇”之句,说明李白常随道士元丹丘到这里拜谒。羲皇即伏羲氏,据《三皇本纪》记载:伏羲“有圣德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旁观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,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。”伏羲通过仰观俯察,了解自然万物,所画八卦用八个符号分别代表天、地、水、火、风、雷、山、泽,利用八卦进行占卜吉凶,通彻神意。正是这种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和把握方式,孕育着中国哲学的萌芽。奠定了《周易》和道家文化的思想基础,成为中国乃至东方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。

李白自恃才高,怀着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”的雄心壮志,自东鲁应诏入京不久,便因权贵的谗毁,被唐玄宗赐金放还,被朝廷体面地驱逐。大才难展、理想渺茫的李白,时应元丹丘之邀,到颍阳山居(今登封颍阳镇)为客,寓居三年,一心向道。唯有道教心斋,可以少许安慰他漂泊的灵魂,暂时支撑其残缺的精神。

对李白而言,其终身所求乃人生之壮丽,而非人生之不朽,所以,他宁可相信道术的高妙无境,宁可相信自己有一日驾鹤升天,遨游四海,长生不老,来日时多……又正值“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”之际,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,豪气纵横,神游八极,李白以仙人之姿,一扫世俗尘埃,一首情极悲愤而作狂放、语极豪纵而又沉着的五音繁会之作——《将进酒》,便在黄河岸边,喷薄而出!

走进三皇山景区,沟壑纵横,峪顶相间,杂树丛生,间有如线的溪流淙淙。地形地貌独特,史迹名胜繁多:伏羲墓、郑武公墓、汉霸二王城、唐昭成寺、桃花峪、黄河渡口、石门等遗址穿越时空,为我低语着上古时期伏羲、神农、轩辕在此种粮、采药,施化于民的美丽传说;向我解说着楚汉相争的历史,还原着那个李白醉酒的月夜……

登上三皇山顶,南眺巍巍嵩岳:群山耸立,层峦叠嶂,风光秀丽,景色宜人。俯瞰滔滔黄河,浊浪翻滚,似乎承载着一段又一段历史,奔腾不息,跌宕东去……

02/何人不起故园情

从何处来?到何处去?

在黄河岸边的那个秋夜,酒醒后的李白严厉地拷问自己。只是天下之大,他不知何处去!

当时的大唐,朝廷纷乱,杨国忠虽大权独揽,然其智谋不足,致使安禄山私存异心,蠢蠢欲动,已是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。寓居嵩山的李白貌似安时俟命,实则等待风云际会之时。他的心情在一首《梁甫吟》的诗中,得到淋漓的体现。

当李白得知好友崔宗之抱病而逝,葬于洛阳邙山的消息,便再也无法安然闲居:一生追求“帝王师”梦想的李白,顿时感到时不我待!便赋诗元丹丘辞别,前去邙山凭吊好友,当晚夜宿洛阳龙门。

夜半醒来,窗外飘雪,望着冰玉世界,乾坤朗朗,李白难以入眠,感怀人生,苍凉悲壮;心系社稷黎民,殷殷不堪。遂作《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》。翌日,李白于洛阳邙山拜谒崔宗之之墓。想起钟子期、易伯牙知音赠琴的旧事,写下《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,抚之潸然感旧》,仰天哀叹,长歌当哭。

洛阳是大唐帝国的东都,居天下之中,有九州腹地之称。北临嵯峨逶迤的邙岭,东依亘古耸黛的嵩岳,南值伊阙之口,洛水穿城而过,将洛阳分为南北两岸,秀山绿水,恍若水墨……

生活在钟灵毓秀、华章溢彩之地的洛阳人,听闻名动天下的李白到来,纷纷前来探访,其中就有年青的杜甫。他们追随着李白登高望远,饮酒赋诗。

李白在洛阳士子的陪同下,春夜于天津桥头的董姓酒楼里饮酒。酒楼下的洛水碧波荡漾,岸上芳草萋萋,杨柳依依。河中商船,来来往往。更有公子王孙、千金小姐乘着精美画舫,于洛水之上,飘来荡去。

此时,不知谁家画舫里,玉笛声响,婉转悠扬,飘荡在洛河之上,散入洛城之中,正是古曲《折杨柳》。一曲肝肠断,千古思乡人。李白闻听,不由勾起怀乡之思。想自己书剑飘零,宛如秋叶,故国亲友,杳无音信……月影凄迷,露华零落,他不由泪眼婆娑,写下《春夜洛城闻笛》:

谁家玉笛暗飞声,散入春风满洛城。

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!

天津桥初为浮桥,后为石桥。隋唐时,横跨于穿城而过的洛河之上,为连接洛河两岸的交通要道,车水马龙,热闹非凡。历经历史兴衰,在今洛阳桥西百米处,遗迹尚存。

“何堪好风景,独上洛阳桥 。”我站在洛河桥上,感受一座桥正强烈地冲击我的视觉,让我如此清晰地感到这座古都崛起的强劲脉搏: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,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、古朴与典雅,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地演绎。

入夜时分,华灯初照,金桥银月,耸立水天。伫立桥头,月色如水般涌来,我仿佛走入李白的诗与酒中,不由默诵“白玉谁家郎,回车渡天津。看花东陌上,惊动洛阳人。”

03/梁园虽好,非久恋之家

虽然,李白留恋天津桥的景致,在杜甫等友人的陪伴下,吟着“黄金白璧买歌笑 ,一醉累月轻王侯”,在洛阳饮酒数月,甚至把王侯功名都看轻了。但是,天性自由的李白注定还是要走向远方的。他回到东鲁,继而漫游吴越……之后,应杜甫之约,于天宝十二年(公元753年)的秋天再次来到中原,来到宋州梁园。从此,把自己变成一个中原人。

古代的梁园由汉梁孝王所建,位于睢阳郡大梁城东(今商丘梁园区和开封东一带),昔日繁华,宫阙连绵,有雁池、兔园、平台,乃达贵宴饮游乐之所,汉代名士司马相如、枚乘诸人常于此吟诗作赋。历经朝代更迭,至唐时,已是残垣断壁,荒草萋萋,只有汴河依旧,无语东流。

李白戏称杜甫为“诗痴”,并写下“饭颗山头逢杜甫,头戴笠子日卓午。借问别来太瘦生,只为从前作诗苦。”的诗句,杜甫回应李白:“秋来相顾尚飘蓬,未就丹砂愧葛洪。痛饮狂歌空度日,飞扬跋扈为谁雄?”善意劝诫李白收敛个性。此时,因不忍“鞭挞黎庶”和不甘“拜迎官长”而辞官的高适也客游梁宋,三人结伴,秋游梁园,缅怀古今,感慨万千。

一日,秋高气爽,三人携手,登上大梁吹台。吹台是大梁胜地,师旷曾于此弹琴,遗下一曲阳春白雪,天高地远,苍茫不见。李白、杜甫、高适流连忘返,于此轮流把盏,畅言欢饮,听着吹台传来的美妙琴音,诗兴大发。高适写下《古大梁行》、杜甫挥毫而作《遣怀》、李白则挽起大笔,饱蘸乌墨,疾步走到梁园白壁之前,笔走龙蛇,白壁生云,写下《梁苑醉酒歌》。

园中一僧人见刚粉不久的雪壁上,竟被写上黑字,遂拿抹布就要擦去。却被适才在吹台抚琴之人,让高适、杜甫、李白三人诗兴大发的女子拦阻。

此女是大唐已故宰相宗楚客的孙女。宗小姐自幼受大家熏陶,琴棋书画,样样精通,是有名的才女。她先被白壁上的书法所吸引,那字龙飞凤舞,俊逸疏朗,笔势迅急飞动,气势雄奇连贯。看完诗文,更是钦佩不已:谈古论今,如火山喷发;舒意喟叹,若江水奔流。宗小姐为诗文震动,对僧人盈盈一拜,道:“将此诗留下,必使梁园增色。”僧人却道:“唯恐住持怪罪。”宗小姐道:“小女愿出千金善钱,恳求保留此壁!”那僧人闻言喜道:“如此,焉有不允?我这就禀告住持,本院定当竭力维护这堵白壁。”宗家小姐千金买壁之事,在宋州传为美谈。当时,李白孤身一人,宗小姐待字阁中,加之,梁园’与‘良缘’谐音,莫非天作地合?见宗小姐有心于李白,经杜甫、高适撮合,李白与宗氏喜结伉俪,共度余生。

只是李白深感大唐正值安史之乱爆发前夕,而梁园所在的地方正是叛军南下的咽喉之路,想到这里不日就将烽火突起,不由言道:“梁园虽好,非久恋之家。”谁知此言一出,竟传之千年。

我站在后人附会而立的白壁前,似乎听到宗氏的回答:“谁言梁园虽好,非久恋之地?若知梁园之美,必愿化作春泥。”又似乎听到李白的声音:“虽非久恋之家,我已将此生交付!”李白用他的余生做出了证明。

今日的梁园早已淹没在黄河的泥沙之下。只有开封的禹王台公园里,后人所建的三贤祠中,两组雕塑在无声地向后人展示着宛如大唐日、月、星的李白、杜甫、高适曾来过这里……

李白和宗夫人共游虞城,并题《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》后,使睢阳之地的达官名流,纷纷与他交往。李白于此虽生活惬意,然大唐时局日下,正值安史之乱爆发的前夜。一直沉溺于“奇谋伟策干帝王,雄剑雌文立功勋”文士情结中的李白,便应安禄山的判官何昌浩之邀,赴幽州,以探安禄山虚实。

见李白意决,宗氏亦不再阻。只为李白弹起乐府古曲《箜篌引》,如泣如诉,凄怆有声:“公无渡河,公竟渡河,坠河而死,将奈公何?”李白于泪眼之中,仿佛看到一个白首狂夫,走向黄河,披发提壶,乱流而渡……

从此,李白离开中原。

未几,天宝十四年(公元755年)安史之乱爆发。李白九死一生,智脱幽州,此后,带着宗夫人若风中枯叶,四处飘零,历尽磨难,终于宣城暂栖。

在逃难途中,李白目睹母亲送子、妻子送夫奔赴战场,生离死别的凄景惊天泣地,又闻好友李光弼出镇临淮,欲收复睢阳,阻止贼军南下,不由热酒入肠,豪气陡生。睢阳是李白多年客居之地,与宗氏相携之后,更是家园。他已是忘记自己乃年逾花甲之人,决意从军。欲赴徐州唐军行营,请缨杀敌。谁知“天夺壮士心”,李白独自行至当途,泊舟采石江边之时,大病不起。病中留诗《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,懦夫请缨,冀申一割之用,半道病还,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》。此壮志未酬之诗,慷慨悲凉,可歌可泣,使人心伤!

又是一个深秋的月夜,月明如昼,照彻环宇。李白梦中醒来,见明月高悬,月光缱绻,便悄悄起身,一手提壶,一手执杯,向江边蹒跚走去,或自言自语,或举杯向月,边饮边歌,不觉大醉。

恍惚之中,见那月亮,一生钟爱、无数次吟诵之白玉盘,怎么落入江中?又见月亮随着波涛,忽明忽暗,像是被水弄污。他不由心中大痛,便蹒跚着下水捉月,他要捞起月亮,把它洗干净,揣在心上!当江水渐渐漫过,他亦毫无知觉,与自然和谐一体。片刻,李白融入江水和月光之中……

终其一生,李白以自己昂扬向上、傲岸不羁、独立自由、不懈求索的性格魅力,诠释了人性中最光辉、最珍贵的品质。为我们打造出了阔大的精神和艺术境界:使高贵者平息,使贫贱者奋起;追求个性自由,张扬创新创造;倡导爱国恤民,实践奋斗不息……他豪迈奔放,清新飘逸语言明畅、情感执著的诗歌,唤醒我们对祖国、亲人、朋友,对自然山川的深情厚意,并以其坚实而强大的思想体系,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塑提供了土壤;以震撼人心的浪漫主义诗篇,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播撒世界。

李白不仅是唐朝、唐诗的象征,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!

虽然有华人的地方,就有李白的诗歌,就流传着李白传奇的故事,但他的足迹遍及中原大地,并在中原生活多年,无疑,中原是他生命和精神的第二故乡!

编辑:刘子君

X 关闭

往期话题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时代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  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