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资讯 > >正文
贵州:军民心连心 双拥谱新篇
2023-08-25 16:16:18    天眼新闻

X 关闭

“八一”前夕,贵州各地处处鱼水情深,双拥氛围浓厚——

在从江,谷坪乡银下村侗族鼓楼里歌声一片,侗族同胞将党的政策和双拥故事编成语气押韵、朗朗上口的侗歌吟唱,场面十分热闹。60多年来,以民族文化为载体,开展形式丰富的双拥活动,已成为当地群众特有的民风民俗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在遵义,红军烈士陵园的讲解员黄文雯正向游客讲述红军卫生员“龙思泉”为治病救人牺牲的英烈事迹。黄文雯是土生土长的遵义人,从聆听红色故事到成为讲述者、传承人,军爱民、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在红色之城薪火相传,生生不息。

在福泉,双拥陈列馆里的牌匾无声地述说着军民一心的双拥深情,从1956年获颁的“拥军优属模范县”,到1993年至2020年,9块“全国双拥模范城(县)”牌匾,彰显着福泉厚重的双拥历史。

近年来,贵州各双拥模范城(县)党政齐心、军地合力,共促双拥共建再上台阶,与全省各地一同绘就了一幅新时代双拥工作多彩画卷。

强军主题航班

爱军  营造浓厚社会氛围

在福泉市,有一位远近闻名的“兵妈妈”李应群,她35年如一日拥军爱军。每年的春节、端午、“八一”、中秋等重大节日,她都在军营与官兵一同度过。

刚过去的端午节,她为当地官兵送去2000余个粽子,从采买粽叶、糯米、肉馅,全是她亲力亲为。

和李应群一样,用实际行动谱写双拥赞歌的还有安顺市的徐灿灿。她与干妈杨桂敏的拥军传承已坚持21年,每年的重大节日,她们都会到驻地部队看望官兵,欢度佳节。

“我对官兵们的称呼从叔叔、哥哥变成了弟弟。”军营里的官兵们换了一批又一批,但不变的是徐灿灿心中那份执着的家国情怀。

在贵州,像李应群、徐灿灿一样,有着几十年如一日拥军故事的人还有许多,他们是全社会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的榜样力量与见证者。

2022年,贵州启动优待证制发工作,截至目前,全省申领优待证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有60万余名。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持续发力,在继续做好优待证制发的同时,逐步将各地优待政策搭载到优待证上。全省1484家拥军企业、门店积极响应,与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签订拥军协议,加入优待项目清单,类型覆盖医疗、餐饮、金融、旅游等多领域。出示优待证可享受相应的优待优惠服务,获得广大退役军人的一致好评。

要宽度更要深度,全省社会化拥军全面深入扩展延伸。贵阳、遵义等机场设置军人VIP候机室,贵阳北站设置军人候车区,铜仁思南县探索创建了“双拥志愿服务联盟”拥军品牌,省荣康院、遵义荣康院与属地优质医疗机构合作,积极组织实施优抚对象短期疗养和巡回医疗服务。同时,全省5090个拥军协会、工作站、服务队等拥军组织和2386个军民共建对子,营造了浓厚的尊军崇军社会氛围。

2023年贵州(贵阳贵安)退役军人春季招聘系列活动

拥军  推出系列优待政策

“学校的课程比较完善,师资力量也不错,希望尽快完成角色转换,扎实学好岗位知识技能,为上岗做好充足的准备。”在仁怀爽净职业培训学校,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,开展“订单式”培训,为仁怀市2000余名退役军人进行培训。

充分了解退役军人个人意愿,针对本地企业用工需求,开展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。“订单式”培训是仁怀市帮助退役军人充分就业、高质量创业的一个举措,也是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官兵“三后”问题的一个缩影。

一直以来,“三后”问题深受广大官兵重视,它们关乎部队官兵切身利益。

在畅通“后路”上,贵阳率先打破退役士兵职务晋升“天花板”,开退役士兵安置身份从事业单位工勤岗到管理岗先河。

“感谢专项招聘政策的实施,到管理岗位上工作不仅是工作身份的转变,更激发了自己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。”通过2020年贵阳市第一批专项招聘,曾在新疆森林消防总队服役12年的苏星考上贵阳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管理岗位,目前被选派在贵阳市息烽县鹿窝镇大石头村任驻村第一书记。

截至目前,贵阳市累计为退役士兵提供事业单位管理岗位76个,受到部队和广大退役士兵的一致好评。

除了在就业安置上开设新通道,贵阳还在解决“后院”“后代”问题上持续发力,推出了一系列拥军优属优待政策。

今年,在《贵阳贵安深化中考加分改革实施办法》中,明确了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、退役军人子女中考加分相关政策。

坚持把解决好官兵“三后”问题,作为提升军人军属幸福指数、荣誉指数的“关键系数”。2020年以来,全省共安置退役军人近4000人,军休人员和伤病残军人近200人,解决随军军属就业安置156人,协调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入托4956人。其中,举办“线上线下”专场招聘会864场(次),提供就业岗位50万余个,发放“退役军人创e贷”“拥军贷”等3.1亿余元,一系列“组合拳”精准有效地解决了官兵后顾之忧,树立了社会拥军新向标。

退役军人凭优待证在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享受优待服务

爱民  弘扬传统为民服务

6月27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援建“八一爱民学校”揭牌仪式在贵阳市南明区达德学校(青秀校区)举行,“浪花白”正式携手“红领巾”开展帮扶。

红军长征时期,贵州各族群众拥护红军、参加红军、支援红军,全省有1.6万人参加红军,88个县有68个为红军的建设、发展、壮大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近年来,在贵州省军区积极协调下,全军多个单位来到贵州,沿红军长征行进路线开展教育帮扶,为革命老区的孩子搭建希望的桥梁。其中,全省驻军部队结对帮扶“八一爱民学校”5所。

黔西南州晴隆县沙子镇光明小学是贵州省军区2016年开始帮建的一所“八一爱民学校”。7年时间,光明小学从一所校舍仅有两层平房的乡村小学,发展为综合楼、操场、学生公寓、食堂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的学校。

“硬实力”不断完善的同时,光明小学的“软实力”也在不断提升中。晴隆县人武部组织现役干部、文职人员、退役军人等走进学校国防课堂,根据学生特点,采取动漫、图文结合、“事例+理论剖析”等方式进行授课,爱国崇军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芽。

“迷彩绿”“浪花白”“海军蓝”,如今,在“八一爱民学校”,提起最爱的颜色,许多学生对火热军营心向往之。

除了教育帮扶,在支持乡村振兴的爱民助民活动中,全省驻军部队也谱写出了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的新篇章。

“你看那军民鱼水情谊深,携手并肩奔小康……”在兴义市乌沙镇普梯村,歌曲《普梯家乡利甲习》在村庄久久回荡。武警黔西南支队结对帮扶普梯村已有15年历史,修建提灌工程、引进三角梅培育项目、为佳克学校捐赠科教器材、义务巡诊……桩桩件件,都是“迷彩绿”为村民幸福生活办的实事。

昔日闭塞落后的布依村寨,如今在支队的帮扶下,建成远近闻名的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”,当地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提升。

2020年以来,全省驻军部队共参加森林灭火、应急救援等处突任务340余起。弘扬拥政爱民优良传统,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人民子弟兵们为开创经济兴、百姓富、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贡献重要力量。

“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,贵州将紧密结合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,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,强化使命担当,狠抓工作落实,弘扬双拥光荣传统,不断巩固和发展‘爱我人民爱我军’的新时代军政军民关系,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、为推进强国强军贡献贵州双拥力量。”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丹

编辑 龙蓓

二审 席忞禾

三审 李庆

X 关闭

往期话题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时代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  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